首页 >聚焦 > > 正文

焦点关注:惊蛰:三忌,三宜,三秘诀,养成健康好身体!

2023-03-06 10:57:29 来源:国学文化堂
作 者/ 逍遥子 图 / 网络

来源:老子道德经(ID:LZDDJ-1)

农历二月十五,星期一,惊蛰。

惊蛰时节,春回大地,渐有春雷,昆虫萌动,一片生意盎然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此时,虽然气温有所回升,但却是阴阳剧烈动荡的节气,天气忽冷忽热,身体最易生病。

《黄帝内经》中讲:“天地俱生,万物以荣”。

人们要顺应春季万物之生发,牢记下面的三忌、三宜、三秘诀,细心调养,护好精气神,保持身体健康,无病无忧。

三忌

1、宅家不出

中医认为:“动能生阳,也能耗阳”。春季是适合运动的季节,长期宅家不出门,对身体极为不利。

可适量运动,太极拳、八段锦、春游等温和的运动,都是不错的选择,可有效增强心肺功能,提高身体素质。

多呼吸新鲜空气,晒晒太阳,有利于保持心情愉悦,对身体大有益处。

需要注意的是,不可运动过度,尤其是老年人,运动强度过大,容易增加身体负担,从而引发身体疾病。

2、门窗紧闭

春季气温上升,室内温度与湿度明显提高,门窗紧闭,空气则无法流通,容易滋生病菌。

长期处于这样的环境中,会对呼吸道、肺部等造成伤害。

可每日通风1-2次,最佳通风时间为早晨7点左右,晚上6点左右,每次10分钟左右即可。

常通风可改善室内空气,减少疾病的产生,对身体健康大有益处。

3、发怒抑郁

中医中讲:“怒伤肝”。

心情暴躁抑郁,常常发怒,对肝脏的损伤最大,从而易导致身体机能下降,引发其他疾病。

保持心情舒畅最为重要,遇到生气的事情,可通过听音乐、散步、倾诉等方式来缓解。

切不可将坏情绪积压在心里,长时间的郁郁寡欢,不仅会让人失去生活的乐趣,影响家人的心情,更会让身体变得糟糕。

三宜

1、养肝先行

《黄帝内经》中讲:“肝为罢极之本。”

肝脏主疏泄、主藏血,还具有转化能量,储存营养物质的功能,也是耐受疲劳的根本。

若是没有好好保护肝脏,便会出现心情压抑,消化吸收不良,头晕眼花、困倦无力等症状。

惊蛰前后,是养肝护肝的大好时节,可多吃富含植物蛋白质、维生素的清淡食物,菠菜、韭菜、百合、西红柿都是最佳选择。

2、祛湿除寒

老话讲:“千寒易除,一湿难去。”

惊蛰时节,乍暖还寒,空气湿度大,除了生活物品、食品容易受潮,人体也容易被湿邪侵袭,出现失眠多梦、食欲不振、消化不良等症。

可喝些山药薏米粥、小米粥、芡实汤等,有健脾祛湿的功效。

睡前泡脚也是祛湿除寒的必要措施,不仅能带动阳气转动,促进血液循环,还能改善身体机能,缓解疲劳。

可在盆中放入生姜、艾叶等,每日泡脚20分钟左右,身体微微出汗即可。

3、调养脾胃

药王孙思邈在书中写道:“春七十二日,省酸增甘,以养脾气。”

惊蛰时节,饮食和起居都应顺肝之性,助益脾气、调养脾胃。此时,应少酸多甘,以性温味甘的食物为主。

梨有滋阴清热、润肺止咳的功效,民间素有惊蛰吃梨的习俗。

也可多食谷类,如:黑米、糯米、燕麦等,新鲜果蔬和肉类次之,如:红枣、扁豆、牛肉、鲈鱼等。既可补充身体所需营养物质,也可养胃健脾。

三秘诀

1、春捂防寒

“先是春光无限,然后寒冬重现。”春季乍暖还寒,变化无常。是感冒、腹泻、肠胃疾病的高发期。

此时,要做好保暖工作,切不可着急换下冬装,要知道:“春捂”十分重要。

可“上薄下厚”,先减上衣再减下装,腰腹部、腿部、脚步及关节部位,要特别注意,防止经络关节受寒。

根据自身情况,及时增减衣服,不要过热捂出汗,更不要受风感冒。等待气温持续稳定在15℃左右时,再减衣,结束春捂。

2、早睡早起

常言道:“春困夏乏秋无力。”

随着天气变暖,人也变得容易困倦,惊蛰时节要养成早睡早起的习惯,要注重睡眠质量,睡得好才能精力充沛,身体康健。

晚上11点左右入睡,每日睡眠6-8小时最佳。

早起后可用温水洗漱,出门散步缓行,呼吸新鲜空气,增强体质,夜晚入睡前可揉搓脚心,推动气血循环,有利于安神宁心,更快入睡。

3、梳头百下

《养生论》中讲:“春三月,每朝梳头一二百下。”

头部是身体极为重要的部位,是身体百脉、诸阳汇聚的地方,分布着将近50个穴位。

经常梳头可起到舒经活血、保健提神、缓解疲劳的作用。

每日可梳头百次,从前额到后颈,动作要轻缓,双目微闭,心境平和,非常适用于用脑过度、高血压人群。

惊蛰到,春雷响,雪消融,天变暖,保重身体最重要。

今日惊蛰,这份养生攻略送给你,愿你身体康健无病痛,福气好运常相伴。

也愿所有我爱的人和爱我的人,幸福平安!

点亮“在看“,将美好的祝福与关怀,送给身边的亲朋好友,祝大家健康快乐每一天!

END

标签: 早睡早起 黄帝内经 乍暖还寒

x 广告
x 广告

Copyright ©   2015-2022 华南影视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粤ICP备18025786号-52   联系邮箱: 954 29 18 82 @qq.com